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
教育工作者们
扎根一线、勇担使命
教师节将至
和小编一起来听听
10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声
时代楷模,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吴蓉瑾:
让每个孩子体魄强健心有光亮
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,我坚信教育强国的落脚点在“人”,关键在学生身心康健——
孩子安稳,学习才会发生;教师安稳,课堂才有温度。我们把健康置于一切之前,并以数智技术赋能:让孩子们的课间回归操场;用AI监测体质睡眠,提示运动与作业强度;以智能助手助力情感育人,给孩子留出更多阅读、运动与社交的时间;把尊重与秩序写进日常。让校园自由呼吸、敢于表达、守望;让每个孩子体魄强健、心有光亮、目有方向,教育之力终将汇成国家之力。
时代楷模、河南省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:
托起山里娃走向更远世界的梦
这几年,我所在的山村学校变化很大——我们跟河南省实验小学实现了结对发展,教学楼翻新了,教室里的多媒体教学设备“上新”了,娃娃们也能吃上营养餐了,最重要的是,娃娃们走出大山看世界的机会更多了。
建设教育强国,乡村是重点。我的思路就一条:留住娃娃,教好娃娃,这要靠更多年轻教师扎下根来,把国家课程开好,让山风松涛都成课堂。困难还有,但我相信这条路能走通——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代人托起下一代人。我愿一直做那棵守在深山里的树,看着娃娃们走出大山,走向更远的世界。
时代楷模、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:鼎茂策略
把课堂建在大海上
近年来,我们围绕深海产业,以科技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,开展了深海产业全链条的科技攻关,有望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类海洋钻探技术全覆盖。推动我国深海资源勘探事业向前发展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努力。进入湖南科技大学10多年来,我在做好科研的同时,也注重培养青年科技后备人才。
未来,我将继续把课堂建在大海上,把“海牛班”设在大中小学里,用科学家精神培育时代新人,建设体系化、全链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
全国模范教师、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路丙辉:
陪学生走好人生路
思政教育是极具亲和力的教育。用心用情把道理讲深、讲透、讲活,是思政课打动学生的“秘诀”。在我心里,“老师”二字的分量极重。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后,我更感使命在肩,要继续推进“大思政课”,做一名温暖的老师,陪学生走好人生路。
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,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教学实践,坚持好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、方法,指导学生精准种植真善美的种子,从而使学生的未来之梦充满真善美的基因,真正成为让党放心、爱国奉献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院长王海福:
每一项研究都是为了国家需要
国家要强大,必须要有自己先进的科技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我深耕国家重点领域37年,从“0”到“1”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,过程很艰辛但也非常幸福,因为我知道我所从事的每一项任务都是为了国家需要。为了我所热爱的研究领域,再多的艰辛和努力,都是值得的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,无论平时工作有多忙,我都坚持给学生上课,只要站上讲台,我就感到无比满足,浑身充满了力量。
未来,我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研究,培养创新人才,为教育强国建设、为祖国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。
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副主任程晓农:
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
全国高校先进材料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启动运行已快一年,前来接洽的高校科研团队络绎不绝,我们也多次主动走进高校与一线教师深度交流,充分感受到高校师生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与期盼。一年来,我们已经为20多所高校的科研团队提供了概念验证、小试中试、应用场景对接等实实在在的支持与服务。
我们一定要努力打通堵点、接通断点,构建起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立交桥和快车道,加快转化速度,提高转化成效,让一项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工厂、走上生产线,转变为新质生产力,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。
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副院长、博士生导师王兴军:
做“顶天立地”的科研工作者
我和团队一直致力于光电子集成芯片和通信系统研究,今年开发出了国际领先的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6G无线通信技术。这是6G通信技术迈向“更智能、更灵活”的关键一步。
我认为科研工作者既要“顶天”——追求世界一流的原始创新;也要“立地”——聚焦国家战略与产业发展中的真问题。未来,我将继续致力于6G与光电融合技术研究,为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,带动上下游一起发展。同时,我也将尽心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,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,托举他们的科学梦想。
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中方负责人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师江绛:
擦亮中国职教走向世界的“名片”
初到埃塞俄比亚时,当地青年对现代工业自动化设备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本上。2021年,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成立后,我们引入了工业机器人、机电一体化、人工智能等世界先进职教装备和课程,为当地打造了国际化的职业培训平台。去年,我培训的学员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技能大赛中取得非洲地区最佳成绩,和我相拥庆祝时,他一个劲儿地感谢中国、感谢鲁班工坊。
如今,鲁班工坊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一张国家“名片”。未来,我们将持续升级课程标准与实训设备,深度融合当地产业需求与教育特色,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国际化课程体系,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职教力量。
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、山东省潍坊中学援藏教师谭景柱:
为雪域高原的学生多做点事
2018年8月,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,首次踏上援藏之路。2022年,我主动申请延期,这个暑假刚刚结束援藏支教。我所支教的西藏日喀则市齐鲁高级中学,是由山东省援建的一所现代化学校,学校建成招生的第二年就成功跻身自治区示范高中行列。
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,我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,继续积极促进鲁藏师生交流,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、社团、活动、校园文化,结对帮扶当地师生,再为雪域高原的孩子们多做点事。
北京师范大学“优师计划”2025届毕业生、贵州省岑巩县第一中学教师熊国锦:
把山区孩子的前路照得更亮
我是一名从贵州大山走出来的师范生。4年前,当我手握北京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,我“攥紧”了那张“优师计划”协议——那是承诺,更是传承。高中母校岑巩县第一中学的教师为我点亮走出大山的灯,如今,我又回到这里,用我所学到的知识把孩子们的前路照得更亮些。
未来,我渴望在更深厚的学识沃土中深耕细作,矢志练就教书育人的硬本领,为县域中学的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。为此,我不仅要精进“经师”之艺鼎茂策略,更要锤炼“人师”之德;不仅要打磨教学之功,更要深研育人之道,努力成为塑造灵魂、引领未来的新时代教育家。
利好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